第二十二期:让阅读照亮我们的心灵

发布者:丁闽江发布时间:2023-12-20浏览次数:10

 

【朋辈心语】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推出的又一心理特色栏目,栏目旨在分享朋辈的成长经历和心灵领悟,让广大的读者理解和领悟生活的真实、生存的挑战、生命的意义。本期为您推荐:《让阅读照亮我们的心灵

本期分享人:朋辈心理咨询员沈赟涛

 

 

让阅读照亮我们的心灵

 

我担任朋辈好几年了,也陪伴了不少同学走出迷茫。每次陪伴我都会建议他们通过看书来转移注意力,来获得心理能量,获得快乐的心理状态。要不跟我一起来体会下,看书的乐趣。

新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就像是浓浓的阴霾,阻挡了温暖的阳光,压抑着人们的心,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但与之同时它的出现也我们全国人民的风貌。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各地区医护人员纷纷前往武汉支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强力支援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现在来看,光明就在前方。在这段时间里,全国各地为抗疫采用了许多措施,其中最重要也是共同的一点就是号召大家闭门不出,居家隔离,尽量减少人与人之间的解除。那么那么长的时间,我们可以来做什么呢,像我家的话,我和父母一起学着做包子,做饺子,吃到自己做的,总有一种收获的喜悦;我还学会了空竹,每天固定了一段时间,玩耍,看着空竹上下翻飞,心情还是挺舒适的。当然读书,也成为我的一种选择。既然不能不出门,不正好可以拿出时间,晒晒暖暖的太阳,再慢悠悠地读会儿书吗?之前总感觉自己没多少时间读书,偶尔挤出有点时间,又觉得自己静不下心,脑袋里还有游戏的旋律在打转。那现在时间有了,一天天下来,游戏也变的枯燥无味,本着以前想读书的念头,开始享受书中的生活吧。

在小的时候,我就挺喜欢看书的,一开始是看家里俩本厚厚的《一千零一夜》,上面有好多好多精美的插图配着文字,小的时候,妈妈就那样一幅一幅的给我讲述书里图里的故事。

到了上学的时候我就更可劲儿的翻书看看,特别是语文书,真的特别的喜欢读那些小小的短短的一篇篇文章,喜欢去慢慢的体会文章的思绪,那时候就是很想去了解那些写书的人怎么那么厉害,用我们都用着的字词构造出那么美丽,宏大,令人惊奇的世界。

    我很喜欢看书,书呀是我们的朋友。每到双休日,我就开始翻找我爸爸藏书的柜子,看了好多好多像是《平凡的世界》《飘》,还有一些名人演讲的书,现在想想我也不知道那时候是怎么看那些书的,只是感觉好看,然后不知其所以然似的一股脑儿的就看了下去。不过爸爸对我看各类的闲书管的有点严格,因为我的一个小叔叔就是因为据说是痴迷于各种金庸小说,然后初中的时候成绩一落千丈。我那时候很不服气,经常自己省下一点点零花钱,攒着,然后过一段时间自己偷偷去书店买,看完书再把它藏好。我记得小时候最义正言辞,最兴高采烈的时候,就是每个学期末老师会要求我们在寒假或是暑假的时间里面去读一些课外书再写一写读书笔记,我就装的很严肃地去“通知”爸爸,说老师要求要读什么书,脑袋里在想着老爸这可不能阻止我啦。高尔基的三部曲,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四大演义,这些书也就一本一本的读了下来。

就这样,在我读大学之前,就这么一本一本的慢慢的读了下来,那些我偷偷藏起来的自己偷偷买的书到最后还是被老爸老妈发现了,老爸说了我一顿,然后估计是看在我学习成绩还算稳定的条件下,也就把这事给揭过了,虽然还是和我立法三章了。

上了大学之后,我对学校感到最震撼的也是最开心的就是学校的图书馆了,有那么多自己以前没有看过的书。置身于书的海洋中,双眼望过去全都是书,就好像一个一直饿着肚子的人突然被人请到了灯火辉煌的餐厅,然后面前摆上了无数的美味佳肴,然后还告诉你你可以尽情享用一样。在看到图书馆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把我想看的书全部看完他。在上课学习之余,我也就读着各种借来的书,像什么余秋雨先生的书,弗洛伊德,荣格的一些书,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几部经典,各种各样的书,从文学到哲学,心理学的,凡是有名的,我都想借来看一看。后来随着自己有点迷上游戏,大学的生活也愈加的丰富起来,自己的空余时间越加减少了,原本安排好一个学期的读书的计划也就搁浅了。

这个寒假离校前,我本还在抱怨着没能看完毛姆的几本书只能带着崭新的他们回家,回家也没想到会有新冠发生,然后我也就利用这段时间开开心心的开始读书了。

我觉得读书应该是快乐的。古代的时候有一句话,是“十年寒窗苦读”,甚至还要“头悬梁,锥刺股”去读书。我觉得这并不是很正确,这种苦读只是把读书作为一种手段或是方式,通过读书这一途径达到自己考取功名的愿望,为改善自己的家境,给家人给自己带来更好的生活,这也无可厚非,但我觉得读书更多的是一种乐趣,像是一种陶冶情操的享受过程。孙中山曾经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书籍是文化的载体,是数千年来人类知识的结晶,是无数的他人经验智慧的结晶。而现在你需要做的只是翻看书本,阅读他,我们可以了解盛世唐朝的风俗故事;我们可以随着孔子周游列国,看春秋人事;我们可以深入到孔子,老子的脑海中了解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世界;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想要了解的,小到原子夸克中的微观世界,大到绕太阳公转的行星体系甚至浩渺无际的宇宙,我们可以了解到过去数千年来的种种名人轶事。这都是读书所带来的乐趣,而一个不读书的人,却只能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和别人的言传身教中获得知识,他被局限在自己周围非常狭隘的范围;读书让我们不止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还让我们带上了显微镜,太空望远镜,书的存在极大的增加了我们知识获取的途径。

读书应该要读想要读的书,读好书,好书是一剂良药,善读之可以医愚,它能使人明辨是非,加强主见。当然,好书也是相对于每个人来说的。有个词说文如其人那么其实书也如其人,什么样的人会喜欢看什么样的书。有人喜欢武侠,喜欢看侠客行侠仗义,那么他为人可能也是比较讲义气的;有的人喜欢读史,那么他可能比较文邹邹的,讲求事实;有人的喜欢读医,那么他开口闭口可能都会围绕他的医学思想。读一些好书,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才能过让自己真正的沉浸到书里面去。好书也往往能够带你去往更好的书,更壮丽的世界。

读书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掌握知识,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有更简单的目的,就是读书。朱熹先生在《训学斋规》中有句话: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心到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我们读书的需要的更应该是一种投入,全身心的去读书。一本未读过的书就像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就像刚刚出生的婴儿睁开眼看世界,把自己的心放静,不去想旁事,只专注于自己手中的小小的书页,那样的读书才能给我们带来更为愉悦的体验。

读书是一种安静的思维活动,怡情养性,锻炼思维。在一间窗明几净的书房内,透过绿叶洒下悠远的阳光,一本书籍铺展于眼前,墨香飘扬,抛却尘世的燥热与喧嚣,悠然自在,在阳光墨染中尽情品味书籍的故事,是舒适的,是惬意的。

还是希望以后能找到时间读书,放纵一下自己的身心,就算忙里偷闲,也希望自己能多看一些书,舒服舒服的看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