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期:别再被自我否定绑架

发布者:丁闽江发布时间:2023-12-20浏览次数:10


【朋辈心语】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推出的又一心理特色栏目,栏目旨在分享朋辈的成长经历和心灵领悟,让广大的读者理解和领悟生活的真实、生存的挑战、生命的意义。本期为您推荐:《别再被自我否定绑架

本期分享人:朋辈心理咨询员薛丹

 

  

 

别再被自我否定绑架

  

  大家好,我是护理学院朋辈薛丹。

  我是一位在公共场合不顾形象裂嘴大笑的女孩子,但私下也是一位在亲近朋友面前会因为烦心事而嚎啕大哭的女孩子。我自认为是一位十分感性的人,以至于有时会因为身边人某句话或某个举动触动到我的心,这让我的思绪越发的敏感,but never mind,因为我正在努力构建我的理性思维。

  许多次在我难过时,会听到一句话:“你这大大咧咧的,能有什么事?xx不就好了。”一直以来我想说,朋友,谢谢你在我难过时候来看望我,但是我不愿意接受你这一句安慰的话。因为它不能安慰我,且会让我感到受伤。我确实大大咧咧的,但也可以拥有难过的时刻,请让我全身心的去拥有这一份悲伤,你不必替我如此毅然决然的赶走他。

  也许你和我会有同样的经历,偶然一次在听到某首“有缘分”的歌时,仿佛这首歌就是为你量身定制,说的主人公就是你,十分的有代入感,然后深深地陷入其中,听起来像极了肥皂剧男女主角一见钟情时的心动感,哈哈。假如这首歌是悲情旋律,忧伤踊上心头,你和我一样流了几滴泪,这感觉像是体会到让你触动到内心深处的情节久久不能平复心情的小说。

有位歌手华晨宇去年发布了一首有关抑郁症群体的专辑《好想爱这个世界啊》,不知是当下充斥着丧文化的氛围,还是我正在经历着我人生中思想成长的暴风阶段,当听到这首歌时,内心的五味杂陈,“被压抑的情绪不知如何表达”“无论我在这里,在那里,仿佛失魂的虫鸣”,那一刻,我觉得十分的委屈,谁说“小孩子年纪轻轻,烦恼些什么?”“你大大咧咧的,打局游戏就没事了。”不,不该是这样的,孩子的内心也有很多搞不明白的疑问,也有很多烦恼;大大咧咧的人儿难过时打完游戏之后心里还是一样的空虚…  

  在自我的思想未曾“觉醒”之前,我经常做着自我否定的事情,这听起来并不是很棒,你且试着听我说一说:小的时候,总有不太熟知的各种亲戚来拜访,爸妈总是将我拎出来,“秀”一些新学到的儿歌,颠两步电视里的“巴啦啦小魔仙全身变”,骨子软一点,还可以为他们劈个叉,咱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只知道这么做了,围观的人总会笑嘻嘻的看着,爸妈也会看着我,我只清楚:站在人群中这么手舞足蹈,在场的人都会很开心。长大一点,有了些羞耻心,知道自己歌唱的并不是很好听,更别说哪里模仿的花样舞蹈,但我扭扭捏捏的“表演”之后,依旧会得到掌声,受到夸赞后,我十分的羞愧,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冒牌货”。渐渐的我明白,别人的赞赏也许只是出于种礼貌,并不是你真正的优秀。明白这个道理后的我,不再那么自信,小学考试与班级的学霸并列第一时,我只是觉得自己的运气好,并不认为我有信心的完成那套试卷。体育课上与朋友们一起玩跳皮筋时,没有掌握好技巧,总是难以成功的跳进去,心里就会有个声音,“你看,你就是不行,别再骗自己了。”

    让我感到自我否定最强烈的时候,应该就是备战高考的那一年。都说寒窗苦读,每一位学子为考上一个好大学拼尽全力,可往往在你努力上进的时间内总有一段平缓期,分数高不上去,排名也不稳定,一次次的月考市考统考,忽上忽下的成绩排名,每每面对不确定性的成绩都是一个煎熬的过程,我担心的不仅仅是可能又要考砸了,更是难以承受当前不确定的状态,心里再也招架不住。周末从学校回到家,餐桌上总是会有各式各样熬好的补汤,母亲大人坐在餐桌前看着我吃着她精心准备的晚餐,喝完汤的最后一口,最熟悉的一句来了“这次考试考的怎么样呀?”“xx没考好xx来不及做”“哎呦,你怎么回事?” 她是那么的关心,带着她期盼、渴望的眼神,听到我的回应,也是那么的失望。可我也无奈,该有的努力,我相信每一位认真备考的人儿都有,熬夜刷卷子,整理错题本,但总有最头疼的物理题,解不开,没思路,别人怎么可以做的出来,我就不信你有那么笨。是不是你太累了,考试时候睡着了?在我“努力”做到能做到的事之后,我还是在怀疑,究竟是还不够努力,还是我真的笨。我多想听到她说“一次月考在生命轨迹里根本决定不了什么,你已经做的很棒了。”“下次再努力。”可这些确切的、肯定的赞许我少有听到,这实在是遗憾。在事实的打击面前,每一个承受打击,陷入自我怀疑的人,都只能经过时间的淬炼,重新认可和接纳自己。

  步入大学,我迷茫,空虚,又焦虑,长期的自我否定慢慢的演变成自我怀疑,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未来在哪,不知道如何平衡“做自己”与“守规矩”,准确的说,我没有完成一个人生发展任务:实现自我认同。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之下,我为自己制造了一个问题“who am I”我开始尝试“找自己”,这条路就像是一个游戏关卡,如果你通过这个关卡,你眼前便多了一条路,如果未通过,仍会继续停留在混乱的漩涡之中。在寻找自我认同感到过程中,很有幸,我听到了自己的声音,我得到了“自我的反馈”。在我浑浑噩噩的时间里,见到一句话:想在生活中做出改变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在意是否完美完成了习题,而是检验每天对书中方法的践行情况和课后实验的完成情况。不要因为它太难,而不选择开始。不要因为它太难,而注定你无法成功。要知道,当我选择迈出第一步,就是离成功更近一步。大一第一次打跆拳道实战时,上场前心里万个“我害怕。”开始的指令响起,晃动着身体,为了增加我的灵动性,我必须这么做。你唯唯诺诺,一副弱弱的样子,就是增别人气势打压自己,而你完全有理由不这么做,只要你迈出一步你主动的步伐,不再有多余的无用的担心,勇敢的打出你的气势,要知道,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我认真的反思令我发愁的原因,我认真的追溯着让我“心理不太舒服”的缘由,我甚至在书里发现了许多宝贝帮助我通过难关:自我否定的根源可追溯到童年时父母与我们的交互方式,也许是因为我们经常受到父母的打击和谴责,也许是因为我们对爱的渴望没有得到满足。作为我们人生早期最重要的人,父母对我们的态度和行为,都塑造着我们的自我认知,值得警惕的是,许多长辈评价孩子时喜欢以偏概全、小题大做。他们与我们交谈的方式中,存在着一些不容易识别的“暴力”。当长辈们看不惯我的某些生活习惯就会数落我,但数落的时候,不会具体说哪个习惯不好,却很喜欢以小见大,从我的一个错误行为中总结出我性格、能力或人品上的缺点。就比如我没有做好整理桌子的一项小任务,在妈妈的眼里,这个行为反映了我的冒失和能力缺陷。最初,我多多少少会受到长辈们的“评价影响”,怀疑自己的能力。但当我心智更成熟一些,我才发现,其实,我的问题没有那么严重,反而是长辈们对我的行为认知出现了偏差:将一个错误的行为归结于性格或能力上的某种缺陷。发现了没有?这种认知习惯,和“我在这件事上失败了,我的人生就完蛋了”的自我否定多么的相似。所以,当我们的内心出现了一个否定的声音,不妨仔细的辨别一下,这个声音最初来源于谁。 

  最后,我想说,对自己下判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后果也许很严重。你很可能就因为认为自己是一条咸鱼而放弃努力,所以,别再轻易的自我否定,试着寻找自己,试着大胆的迈出一步,也许在寻找自己的路上没有终点,但我们没有必要为了快一点抵达而焦虑不安,因为人生很长,你不用急,也不用慌。

 


Baidu
map